首页 >> 落叶松属

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发展制糖产业助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粉报春

文章来源:丰联农业网  |  2022-09-15

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发展制糖产业助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

1月下旬,广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寒潮天气,很多地区最低气温达到了零度及以下。1月28日,在来宾市小平阳镇青岭村期货日报记者看到,一行9位50岁左右的妇女正在砍收甘蔗。由于阴雨不断,她们全都裹着塑料雨衣,带着斗笠,砍收甘蔗十分艰难。在她们身边的蔗田里,老水牛拉着架子车正在把湿淋淋的甘蔗运向公路旁的糖厂装车点。

雨越下载大,虽然时近春节,但很多蔗农并没有忙着去赶集备点年货,更没有躲在家里偷懒,大部分50岁左右的妇女,以及60多岁的男劳动力仍在田间忙碌,他们正在尽快地抢收甘蔗。因为只有把甘蔗及时地砍收并卖给糖厂,才能保证自已及家人有饭吃。

“我国制糖产业主要位于广西、云南、广东湛江地区、海南、新疆和内蒙古等老少边穷省区,攸关4000万农民、40万制糖职工生计,是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告诉记者,大力支持发展制糖产业,对我国老少边穷地区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乃至保障国民的食糖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水栖十分关心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多年来在“两会”上不断呼吁要加强我国制糖产业的发展力度。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又提出了《支持发展制糖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的建议》。

制糖产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

据记者了解,当前我国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经过20年来的东糖西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广西、云南、广东(主要是广东湛江地区)、海南、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老少边穷7省区已成为我国食糖主产区,制糖产业也主要集中到了广西、云南等老少边穷地区。2014/2015年榨季,上述7省区的糖料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8%,产糖量占全国的98.3%。其中,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占57%,产量占60.1%;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占22.6%,产量占20.9%。

在广西、云南等地进行市场调研记者发现,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主要是地少、人少、水少、山多及交通不便,当地农民主要靠种植适应较强的甘蔗为生,即使一些地区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改种果树、西瓜等经济作物,但又面临运不出、卖不掉的问题,一些青壮年农民为了“讨生路”多挣钱,只好外出打工,并在自家的蔗田里种上了不利于当地农业产业长远发展的桉树等经济林。因此,大力发展制糖产业,对广西、云南等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制糖产业的发展攸关广西、云南等省区4000万农民的生计,大力发展制糖产业可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老少边穷地区4000万涉糖农民脱贫致富、保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林水栖对记者介绍说,糖料种植是广西、云南等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制糖企业税收则是当地财政主要收入来源。

在广西采访记者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109个县(市、区)中,超过80个县种植甘蔗,其中50多个县都布局有糖厂,全区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涉及蔗农200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近40%,全区30个制糖企业集团共有109家糖厂。目前,广西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事关广西社会稳定和百姓民生福祉保障,糖业发展对广西至关重要。

目前,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已稳定在530多万亩左右,分布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文山、西双版纳等7个州市的49个县(市、区),糖农600多万人,制糖产业年生产总值250亿元,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来自糖业收入,县域财政收入来自糖业比重超过10%的县(市、区)有11个。糖业已成为云南省仅次于“两烟”的第二大生物资源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力度,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农民就地脱贫。

林水栖认为,制糖产业是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如糖料种植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民就地脱贫的最优选择。

在广西、云南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甘蔗主要种植在干旱贫瘠的山坡地,地块分散,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这充分利用了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土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此同时,这些地区农民已经具备了长期种植糖料的习惯和技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源主要依靠糖业发展。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制糖产业是农工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目前,种植甘蔗的农民与制糖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产业关系,农民种植的糖料出售给制糖企业,再由制糖企业加工成食糖之后销售,并实现其商品价值。农民的利益主要是通过制糖企业的产品销售来最终实现的。

“多年来,无论食糖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制糖企业对种植甘蔗的农民均做到了‘不离不弃’。”林水栖告诉记者,虽然近几个榨季,国内糖市供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糖价涨跌无常,但制糖企业均全部收购了农民种植的甘蔗等糖料,帮助农民规避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民收入。

据了解,当前制糖企业支付给农民的糖料款通常占食糖生产成本的80%左右。中糖协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4/2005年榨季以来的近10个榨季,制糖企业直接支付给农民的糖料款项为3843亿元,上缴税金421亿元,分别约占制糖企业销售收入61.8%和6.8%,尤其是最近3个榨季,制糖企业大幅亏损,但支付农民糖料的款项的比例上升到74.3%,上缴税金比例仍占5%。

制糖产业具有“精准扶贫”的能力和市场潜力

制糖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扶贫能力。在广西等地记者了解到,随着制糖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制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扶贫能力加强。2014/2015年榨季,全国共有46家制糖集团的245家糖厂开工,其中食糖产量超过40万吨的制糖集团达到了10家,占全国食糖产量的72%。

林水栖认为,制糖产业具有“精准扶贫”的市场潜力。2014/2015榨季,全国食糖消费量为1510万吨,人均食糖消费10.88公斤。同一时期,世界年人均食糖消费约为22.8公斤,亚洲约为18.3公斤。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将有利于我国食糖消费增长。从我国食糖人均消费水平与世界差距,以及食糖消费总量来看,我国食糖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的空间。

制糖产业的产业扶贫能力面临严重挑战

近几个榨季,国内糖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产糖一枝独秀格局被打破。由于生产规模小、农村劳动力流失,加上种植糖料的比较收益差,农民种植糖料的积极性不断减弱,食糖产量逐年下滑,产不足需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进口糖与走私糖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挤占了较大的国产糖市场份额,对国内糖市造成了严重冲击。综合来看,我国制糖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制糖企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这最终会令制糖产业的产业扶贫能力出现下降。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年来我国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均出现了快速下滑。

从我国糖料种植面积来看,自2012/2013榨季以来逐年减少。2013/2014年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减少111万亩至2671万亩,减幅为4%;2014/2015榨了减少301万亩至2369万亩,减幅为11.3%;2015/2016榨季减少199万亩至2170万亩,减幅为8.4%。

在国内食糖产量方面,近年来下滑的速度更是惊人。2014/2015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大幅减少276万吨,减幅为20.7%。预计2015/2016榨季全国食糖平量将下降至1000万吨以下,产需缺口将扩大到600万吨左右,这令我国食糖供应风险上升。

林水栖告诉记者,糖料和食糖产量双双下滑让制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加上糖价波动很大,在制糖企业全行业亏损持续数个榨季以后,制糖企业也无法保证农民种植糖料收入的稳定。

在部分糖厂采访记者获悉,由于糖价下跌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糖企业连年亏损,如从2012/2013榨季至2014/2015榨季,全国制糖工业企业分别亏损31亿元、97.6亿元和18.7亿元,上交税金37.2亿元、28.1亿元和29.1亿元,亏损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是4.1%、16.6%和3.4%。

由于全国制糖工业企业连续亏损,制糖企业信用评级下降,银行信贷收紧,制糖企业难以全额及时向糖农兑付糖料款,“白条”现象复燃。据中糖协统计,近3个榨季全国制糖企业拖欠农民糖料款在合计约为40亿元。

当前榨季,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各产区普遍提高了甘蔗收购价格,如广西地区甘蔗收购价格由上榨季的400元/吨提高到了450元/吨。但受不利天气影响,甘蔗出糖率下降,这让制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很多,企业扭亏为盈的难度加大。

林水栖认为,从影响制糖产业发展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糖料生产方式落后,效益低。我国糖料种植先天条件不足,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程度很低,加上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生产资料等成本的快速上升,糖料种植成本刚性快速上涨,农民种植糖料积极性和效益都大幅下降。二是食糖进口压力高企。近几年,受国际食糖市场供应宽松冲击,全国食糖进口呈超量、无序之势。超量进口的结果是直接打压国产糖生存空间,导致我国食糖生产不断滑坡,导致制糖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食糖走私“回潮”。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国内食糖走私现象再次抬头。食糖走私严重扰乱食糖市场秩序,沉重打击了广大食糖企业和4000万蔗农的发展信心,造成制糖企业持续亏损,危及制糖产业发展。四是糖市波动加剧。近年来,国际食糖市场供应压力和国际食糖价格大幅下跌的信号通过超量食糖进口得到强化,并传导到国内食糖市场,加剧了国内食糖价格波动。五是我国糖业缺乏法律法规和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没有制定糖业法律的主要产糖国之一。对于产业发展、价格形成、利益分配、宏观调控等糖业管理缺乏法律规范,也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加大发展制糖产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

制糖产业发展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的希望,糖价稳定保证农民收入稳定的前提,针对国内制糖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针对糖料产区农民增入难的问题,林水栖认为,要坚持立足国内食糖生产、进口适当补充的原则,明确食糖战略地位和糖农的生计底线,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发挥制糖产业优势,解决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精准扶贫”。

“坚持食糖立足于国内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才能稳定发展我国食糖生产,才能稳定和提高老少边穷主产省区的农民收入,稳定就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林水栖说,进口糖与走私糖对国内食糖产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在国内产不足需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制糖产业,稳定住国内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要严格管控食糖进口和打击食糖走私。

林水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按需进口、供求偏紧”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关税配额管理办法,继续支持行业自律,加强原糖进口管控。要加快研究并实施成品糖的管控办法,明确实施细则,严禁成品糖进口。建议大力打击食糖走私。建议海关总署牵头,会同相关部委,尽快研究出台打击食糖走私的专项指导意见,健全中央、地方联合打击食糖走私的联动机制,加强与工商、检疫检验、边防、铁路、质检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完善“一线堵、二线查、三线市场管”的综合治理打私机制,形成边境一线查缉与市场清查整治相结合的反走私工作链条。

林水栖还建议尽快启动食糖目标价格管理补贴政策。在云南、广西试点开展食糖(糖料)目标价格管理补贴制度。在当前糖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启动糖业目标价格管理政策,确保农民收入稳中有增、提高种植糖料积极性。建议尽快启动糖业立法。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把糖业立法纳入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尽快启动我国糖业立法的调研,学习借鉴国外糖法经验,从法律上明确糖业管理基本模式和统一管理机构、农工利益关系、常规和临时性举措以及相关产业管理政策,为我国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祛斑培训

河南卫生间隔断

刮板输送机

VR设备回收

电动机保护器